近日,瑞金市档案馆征集《戴氏族谱》进馆,并为捐赠者颁发《瑞金市档案馆收藏证书》。
《戴氏族谱》记载从黄帝至今戴氏历史的演变与发展,涉猎戴氏的源流、迁徙、人口、世系、名人、辈字、郡望、堂号、门联、家训、宗祠、茔墓等内容,包含戴氏发祥地等珍贵照片,历代名人撰题的序录、人像,以及其他重要的考证史料,展示了中华戴氏数千年来的沧桑巨变和深厚的文化积淀。
“乱世失序,盛世修谱”,谱牒乃一地一族社会信使,是一方文化、历史的积累。瑞金市档案馆征集《戴氏族谱》进馆后将永久保存,为后世进行宗谱研究留存珍贵档案资料。
戴姓介绍
悠悠华夏,不了深情。在中华大地上有一个姓氏勤劳聪慧,励精图治。这个姓氏就是戴氏。戴氏始祖,源远流长,自西周得姓,在河南商丘发迹以来,历经两千八百多年,繁衍枝繁叶茂。
戴姓源出多支,但主要有两支,子姓与姬姓。更多姓氏请参考百家姓全文。
一、源于子姓,出自商朝纣王之庶兄微子启的谥号,属于以谥号为氏。据史料记载,周公旦在平定“管、蔡、霍三监之乱”后,封商纣王之庶兄微子启(子姓)于商的旧都(今河南商丘南),建立宋国,建都商丘。微子启逝世后,其弟仲衍嗣位为宋公。传至宋国的第十一位国君(公元前799~前766年在位),逝世后被谥为戴公。宋戴公传位于宋武公子司空),其余诸子以谥号“戴”为氏,形成戴氏一族。宋国执政的 华氏、乐氏、老氏、皇氏,四族统称戴氏,《左传》昭公八年(公元前534年)九月,有记载「宋戴恶会之」,戴恶应为其他未立氏的戴公子后裔。
二、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时期姬姓诸侯国戴国,属于以国名为氏。据史料记载,春秋时期有戴国,为姬姓诸侯国,在今河南省民权县东,一说在今河南省兰考县,鲁隐公九年(公元前713年)亡于郑国。其族人以国名“戴”为氏。戴国的都城戴城东距宋都(今河南商丘)仅有三十公里,近在咫尺,而西距郑国都城(今河南新郑)却远达数百里之遥,因此,郑虽灭戴,但因鞭长莫及,未能久占其地,故而戴国之地后被并入宋国。姬姓戴国灭亡后,其王族子孙及其部分国民为表示对故国的思念,即以故国名称为姓氏,形成了戴氏的另一支系。另外,卫有戴公,卫康叔10世孙,姬姓。曹有戴伯,姬姓。鲁桓公生僖叔牙,牙生戴伯兹,姬姓。宣公十五年,有召戴公,周卿士,姬姓。
三、源于殷姓,宋朝学者戴植在所撰的《鼠璞》一书中说:"殷氏有改为戴者,以义改也。”所谓“以义改也”,并非指的是两个姓氏在字义上的相通,而是指他们系出一源。
四、源于蒙古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
五、源于满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