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常上百家姓网站的朋友们都知道,周姓在百家姓排名第5名,新百家姓排名第10名,那么,周姓的起源和历史有哪些呢?下面是百家姓网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,欢迎阅读和收藏噢。
周姓是中国第九大姓氏,尤其在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中最有影响。当今周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2.02%,总人口大约在2500多万。
姓氏起源
一、源于周昌
周姓的最早出现,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时期。据《姓氏考略》所载,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,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,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。
二、源于姬姓
始祖为周文王姬昌,是中国十大姓氏之一。黄帝的后代后稷,姓姬,是周族的始祖。周公东征胜利后,大规模分封诸侯,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。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、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。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,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。
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。
三、源于少数民族
1、南北朝时,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,原姓普,后改姓周。《魏书·官氏志》记载:“献帝以兄为纥骨氏,后改为胡氏。次兄为普氏,后改为周氏。”献帝时,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,以七兄弟统率之。由此可知,拓跋氏改姓周氏的,不只献文帝的次兄一人,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。周氏,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。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后代,有隋朝名将周摇。周摇(约 507--590),字世安,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(普氏)的后代。
2、唐朝上元年间,少数民族有“暨佐时”(音译)三字姓的,改为周氏。
3、代北(今山西省东北部)的复姓“贺鲁”氏,改为周氏,贺鲁氏是由“夷”(少数民族)变为周姓。
迁徙与分布
周朝时期的迁徙: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。周初,大规模分封诸侯国,这些诸侯国广布于黄河中下游及江淮地区。周姓由西向东迁徙繁衍,与周王朝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有着密切的关系。自平王东迁洛阳后,周氏得到了大举的繁衍,一度成为巨族。
战国秦汉时期的迁徙:周姓主要繁衍播迁于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,且以河南、陕西为两大中心。战国秦汉时期,秦灭六国时对各国贵族的迁徙,以及秦末战乱,为周姓的发展、扩散提供了条件。秦代的郡县制、汉代的郡国制,又使周姓有了形成郡望的机会。这一时期,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、江苏北部等地,并在当地形成望族,即汝南周氏、沛国周氏。两汉时期,河南、山东一带,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地区。从西汉元始二年(公元2年)到隋朝大业五年(609年),600年间,河南人口约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。
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迁徙:魏晋南北朝之时,因北方长年战乱,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,周姓族人也随从中原的士族大举南迁。两晋时期,汝南安成周氏周浚一门三封,此后出现了周浚。周颤,周嵩。周馥等著名人物。
隋唐至宋时期的迁徙:隋唐前后,周姓又有大规模发展,唐末五代连续几十年的军阀混乱,特别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与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,这几次大战逼使河南、山东一带的中原周姓大量南迁,主要迁往福建、浙江、广东。唐宋战乱,中原周姓南迁闽浙粤。
清朝时期的迁徙:康熙到乾隆年间,福建、广东周姓迁入台湾。后来不少迁居海外谋生。
历史名人
春秋时晋有周舍。西汉时有丞相周勃、名将周亚夫;御史大夫周昌,刘邦欲废太子,周昌直言谏止。东汉有河内太守周举;任谏议大夫时,连年灾荒,被选为八使之一,体民情,肃贪官,举清廉,颇得民心。三国时吴有名将周瑜,又有周魴,彭绮作乱时,守鄱阳,与胡综联合讨之,活捉绮,又用计破曹休,诱杀董嗣。西晋有御史中丞周处。南朝南齐有国子博士周颙,工隶书,通老庄、易经和佛学,著有《三宗论》、《四声切韵》。唐代有尚书左丞周兴、画家周昉。北宋有哲学家周敦颐,词人周邦彦、周密,枢密直学士、户部侍郎周沆,礼部侍郎周常,监察御史周葵,校书郎周颖。南宋有左承相周必大,历中书舍人、著作郎、兵部侍郎周麟之。元代有韵学家周德清,著《中原音韵》。明代有文选员外郎周顺昌,因斥责魏忠贤被捕,受酷刑而死。清代有文学家、右都御史周亮工;御史周星誉,工诗善画。
周,密也,从用、从口。周字原义为环绕之意,字形像水井和水渠流道。因此,古周部落是以显示其氏族具有打深井取水技能的图形“周",作为氏族之徽号,进而成为氏族之名。后来发展为国号,最终形成姓氏。
小编结语:看完上面的周姓的起源和历史后,你现在明白周姓起始的渊源了吗?其实,在我们网站首页你还查询到更多有关周姓的相关资料,便于你更加了解周姓的其它属性,你有空的话可以返回首页去看看哦。